行业动态
|
变压器下为何放鹅卵石?鹅卵石下面又是什么?
发布时间:2021-10-09 浏览次数:3046
我们常见的变压器分为干式变压器和油浸式变压器; 鹅卵石等这一系列部件就应运而生; 在放置鹅卵石在油浸式变压器下面主要是考虑以下七点因素: 1.在变压器使用很长时间以后,零部件有可能出现老化渗漏等问题,而放置大量的鹅卵石可以吸收变压器漏油,让变压器油顺利回流到事故油池,减少事故发生; 2.一旦发生事故时,鹅卵石又可以防止变压器中的油喷溅,避免爆炸。 3.爆炸起火时,鹅卵石可以起到隔离作用,阻止火灾蔓延到地面,利于灭火。 4.轻微的冷却作用,变压器温度过高时可以借助鹅卵石使其冷却。 5.鹅卵石绝缘,便于检修、运行人员检查工作。 6.鹅卵石具有减震作用。作用和铁路上的石头是一样的,可以增加一层缓冲。 7.防止杂草生长。 # 消防规程中有明确要求: 1. 室外单台油量在1000kg以上的变压器及其他油浸式电气设备,应设置储油坑及排油设施。 2. 储油坑容积应按容纳100%设备油量或20%设备油量确定。当按20%设备油量设置储油坑,坑底应设有排油管,将事故油排入事故储油坑内。排油管内径不应小于100mm,事故时应能迅速将油排出,管口应加装铁栅滤网。 3. 储油坑内应设有净距不大于40mm的栅格,栅格上部铺设卵石,其厚度不小于250mm,卵石粒径应为50~80mm。 当设置总事故油坑时,其容积应按大一台充油电气设备的全部油量确定。当装设固定水喷雾灭火装置时,总事故油坑的容积还应考虑水喷雾水量而留有一定裕度。事故油池里为什么要有水?那么到底什么是事故油池呢?让我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背景。 目前,在变电站的主要电气设备中,油浸电力变压器得到广泛的使用。当遇到变压器事故时,短时间内,大量的矿物油从变压器内喷溅出来,落到四周。如不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,一是对变电站内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;二是事故喷油后极易引起大火,大量外泄的喷油,无疑会使事故扩大化。因此,无论是从环境保护,还是从消防安全等方面考虑,都必须将这部分油安全地排到专门的设施中去,使其与外界易燃物品隔离,降温存储起来,有待日后分离回收,加以处理再次利用。 照片上面,铭牌所写的200立方米是事故油池的总体积,并不是事故油池的大储油体积噢~事故油池的入口,与主变压器基础油坑,即变压器下方铺设鹅卵石处相连,主变的油通过排油管输送至事故油池。那么看到这里估计有很多人又要问了,变压器下面的鹅卵石我们都见过,但是到底为什么要铺鹅卵石呢? 言归正传,鹅卵石其实是起到一个隔离作用,在变压器起火的时候,可以有利于减小火势。其次高温变压器油经过鹅卵石的冷却后,也能够减小火势,利于灭火。好的,那么事故油池的原理是啥呢?先让我们来看看事故油池的一个断面图。 简单来说,事故油池就是一个连通器。在没有事故油的情况下,事故油池里面如果有水的话,AB两池中水的液面是一样高的。油与水的密度不同、互不相溶且能够自行分离。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,因此油会浮于水上(相信会煮饭的人都知道)一旦有事故油/排进事故油池,油将会在主贮油池一侧,既A池水面上产生压力,迫使水通过泄水口向另一侧,B池移动,随着事故油的增多,水将被压排进污水井中。如果你到这里还是看不懂,没问题,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,毕竟确实是有些拗口的。 事故油池初始状态储存有水,主变、高抗起火,启动水喷淋系统,大量绝缘油、油水混合物从入口流入A池中。经在A池中静置分离,油浮于A池上部,水沉于底部。在油压作用下,经泄水口,进入B池,通过出口排出。终达到下面这样一个佛系的状态, 这样就能将油保留在A池中,方便事故后进行分析利用。如果事故油池内无水,主变、高抗先发生大量漏油,大量绝缘油进入油池中,然后主变、高抗起火,启动水喷淋系统,大量油水混合物进入A池中。经在A池中静置分离,水沉于底部,油浮于A池上部。但B池上部的少量油以蝶岭站油池计算,大约1.7m³终会从出口排入周围环境。平时应保持池内有水。 例如:
下一篇:
电气基础知识100问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