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长诗文选
|
衩帍与口袋
发布时间:2022-04-05 浏览次数:2637
上初中时,由于交通不便,家离学校五六里路的同学都得住校,因为我们六点就开始早读课,不住校会迟到的,虽然我们家离学校只有不到两里路,通常的情况下也都是五点左右就起床。那时候,老师要值班检查卫生,然后在全校的早操会上,总结昨天的检查情况,检查的重点是学生宿舍,说是宿舍,其实就是一口空置的教室,同学们把自带的铺盖铺在水泥地上就是床了,五六十个孩子挤在一起。都是农村的孩子,那时候,整个邳县也就几个澡堂子,经常的情况是一个冬天可能就是春节的时候父亲带着洗一次澡,这种情况下,这个宿舍的气味就是可以想象的了,不过,大家身上都是这种气味,也就是老大不说老二了。 这天,是新来的年轻的吕老师做总结,他说到了男生宿舍的臭盐豆子味,说着说着不知道说到了还有很多同学把臭袜子装在自己口袋里----- 口袋,在我们那片,指的是装粮食的袋子,这里,吕老师说的口袋就是我们习惯说的衣服上的衩帍(cha hu),衩帍,是我们这里的方言。因为吕老师的这句话,我们笑话了他好长时间:还口袋,还是老师,口袋和衩帍都分不清----- 但是从什么时候起呢?我不知道,我们都把衩帍改口称为口袋了,甚至连很多老人也说口袋了。衩帍,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。 21世纪初期以前,来了亲戚朋友,一般情况下都会赶紧去街上打酒买菜,在家里吃,五六个甚至七八个人,一般也就四个菜,不但够吃,还能剩下一些,很少到饭店去,太奢侈,当然,那时候饭店也不是很多。那时候,做主人的要不停的让客人吃菜,总是抱歉菜太少了,客人也总是显得饭量很小。现在呢?五六个人不弄一桌子菜肯定不够吃,什么原因呢?从什么时候起,都改到饭店去吃的呢?现在,能到朋友家里去吃个饭,那才是奢侈呢,那才够哥们。 那时候,去朋友家吃饭喝酒,是不能空手的,一般都得带点随手礼,比如一个西瓜、或者一捆啤酒也可能是一包花生等等,哪怕约的是去饭店,大家也都会带点东西,但是现在呢?客人愿意去,似乎就是给请客的主人很大的面子了。什么时候变成这个样子的呢?前几天听到一个段子:朋友请客,找了一个很高档的酒店,大家吃喝也很尽兴。朋友送其中一个人,车上,他听到了那个人的同事发来的微信语音:吃顿饭,还得花几十块钱找代驾----- 无独有偶,我请几个Friend,我用的是茅台,他们五个人,喝了三瓶。我接受那个朋友的教训,安排驾驶员送他们,车上,他们小声议论:这个老板真小气,才拿三瓶酒,也不问我们有没有喝好----- 我已经在城里生活了近30年,但是我却还是没有从心里融入这个城市,我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的边缘,我听不惯一些城里人的口头语,我看不惯一些城里人的奸诈,我不懂这个城市的套路,虽然很多时候拿出的是真心、热心,但依然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得罪了很多人。 城市套路深,还得回农村。 上一篇:
“沉淀自己”最好的方式
下一篇:
星巴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