董事长诗文选
|
守
发布时间:2021-10-09 浏览次数:343
人生所有的抉择,其实都是自己做决定,你要走什么样的路,也取决于你坚守什么。 “守嘴不惹祸,守心不出错。”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:“能体现一个人成熟的表现是什么?”底下有个高赞回答:“在适当的时候保持沉默,是一个人大的成熟。”能说会道的人并不少见,懂得适时沉默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。 作家刘墉先生说过一个国画大师黄君璧生前的故事。有次,一位喜爱字画收藏的妇人,带了四幅刚入手的古画,请黄君璧先生鉴别真伪。黄君璧在见到这位妇人时,首先问了句:“这些画您都已经买下了吗?”妇人满脸得意地告诉他,这几副画可是她费了很大周折和价钱,才从国外淘回来的国宝。边说边示意随从将画展开让大师过目。然而,第一幅画才展出一半,黄君璧皱起眉头,识出是假的,第二幅依然是假的。第三幅展开,黄君璧凝视许久,婉转地说:“这位画家的作品,说实话我不是很懂,但看得出来笔法相当老练。”第四幅才展开四分之一,黄君璧就夸赞起来:“不错,非常不错,很有欣赏价值。” 妇人了然,原本听罢有些沮丧,但转念一想,后两幅画得到了称赞,或许是真迹,便又喜见于色。妇人离开后,黄君璧摇头叹息:“可惜,花了冤枉钱。”刘墉疑惑,你为何不当面说清楚呢?黄君璧直言:“她已经买下了那些画,无论真假,已成定局。何况她对自己的眼光那么有信心,又已经花了那么多钱,而且当着她的那么多随从,我能说是假的吗?以后找机会再提醒她吧,钱对她来说是小事,伤了她的面子,就是大事了。”看破,是一种本事;但是不说,是一种修养。 就如作家萧萧依凡所说:“所谓情商高,从来不是会说话这么简单,而是懂得在什么时候闭嘴,把自己看穿的那部分放在肚子里,保全别人的面子。”真正有修养的人,都能够守住自己的嘴巴,保持一份恰到好处的分寸感。 严遵曾言:“心如规矩,志如尺衡,平静如水,正直如绳。”一个人有原则,有规矩,才能守住人生的边界。咸丰四年,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。有个县令,投其所好,送上一副王羲之的字。对一个酷爱书法的人来说,这简直是无价之宝。晚上,曾国藩拿出来细细观赏了一番。第二天一早,曾国藩又把县令叫了回来,退还回去,说:“世间尤物,不敢妄取。”有一次,曾国藩过寿,麾下将领鲍超送了十六件礼物。曾国藩看了又看,然后留下了一顶不起眼的小帽,其余的珍奇异宝尽数归还。同治四年,容闳替曾国藩从美国采购机器设备,回来后便拿着礼物去拜访。巧的是曾国藩因事外出,却特意留下口信:“如果容闳带的礼物价值不超过20两就留下,超过的就退回去,不准收!”“三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”是对当时清朝官员的真实写照。但为官几十年,权倾朝野的曾国藩,却出淤泥而不染,甚至死后也家无余财,就连其子曾纪鸿给家人看病,还需要外出借钱。曾国藩一生怀敬畏之心,持清醒之脑,守规矩之行,所以不管何时,他都能守住一方自在。 易中天说:“一个人,没了底线,就什么都敢干;一个社会,没了底线,就什么都会发生。”生而为人,底线就是我们做人的准则,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,更应该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。人无矩则废,家无矩则败,国无矩则乱。人这一辈子,只有坚守规矩和底线,才能坦坦荡荡做人,踏踏实实生活。正所谓,身子坐得正,不怕影子斜。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守矩,是我们行走世间的一张护身符。 《朗读者》中有一期主题是“初心”,节目有这样一段诠释:“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,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,我要去试试。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,靠知识改变命运,靠本事赢得荣誉。”人生在世,唯有一直保持初心的人,才能强大到无可撼动。以前有这样一个人,他出身书香门第,自幼被封为神童,十分风光。然而,他的科考之路,却一路坎坷:20岁,第一次会试,没有通过;22岁,第二次会试,没有通过;25岁,第三次会试,仍是没有通过。 从前,他在他人眼中有多优秀,现在,他就被嘲笑得多严重。然而,他却不以为意:“你们以不登第为耻,我以不登第动心为耻。”28岁时,他第四次参加会试,赐二甲进士,观政工部。此后,他的人生一路开挂,勤政,平贼、创立心学,将自己活成了千古圣人。这个人,就是王阳明。而他厉害的地方,就是守住自己的心。王阳明一生曾遭遇无数坎坷,但每一次他都能坚守初心。 正如他的诗中写道:“人人自有定盘针,万化根源总在心。却笑从前颠倒见,枝枝叶叶外头寻。”人生就是一场修行,修炼好自己的内心,不仅是一种做人的境界,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从容。 《菜根谭》中有言:“岁月本长,而忙者自促;天地本宽,而卑者自隘;风花雪月本闲,而扰攘者自冗。” 岁月本来漫长,而忙碌的人总感觉岁月短促;天地本来很宽,而心小的人总是自己封闭局限;风花雪月本是让人休闲欣赏的,而劳碌的人却自认为它没什么用处。所以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世事,就显得尤其重要。这个世界,诱惑很多,事情很杂。不管在任何情况下,守住初心,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,不为个人名利所累,永远保持一份淡定与从容。 “守”字,宀为家,寸为尺。寸步不离家,固守心归处。为人之本,在于守。守口,有分寸;守矩,有底气;守心,有幸福。
|